演講稿
各位老師、各位同學:
大家好!今天我要演講的主題是“從我做起守規則,爭做最美十四人”。
韓非子曾說過:“欲成方圓而隨其規矩,則萬物之功形矣,而萬物莫不有規矩。”想要畫圓須得遵循其徑長,想要成功,就得遵循事物的底層邏輯和發展規則。確實,社會有成體係的規章製度,考試有規則、辦事有規則、做人有準則……方方麵麵的規則就像一隻無形的手,把整個社會保護在其中,隻有遵守規則,我們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。那麼,我們如何才能自覺地遵守規則呢?
首先,遵守規則要了解規則。
對於農田來說,規則是“百畝之田,勿奪其時”的自然法則。
對於人們來說,規則是“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”的為人準則。
對於國家來說,規則是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和平發展原則。
規則是規範萬物的基本條目。
其次,遵守規則要心懷敬畏。
俗話說:“沒有規矩,不成方圓。”失去了敬畏之心,規矩和法則也就形同虛設,做人的準則與底線也就消失殆盡。
近年來,野生動物園不斷有動物傷人事件,這些事件中都有一個共同點,遊客不守規則私自下車或開窗造成的安全事故。遊客放縱自我,守不住最起碼的規則,釀成了無可挽回的悲劇。日常生活中,我們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,對規則心懷敬畏。
更重要的是,遵守規則要做到知行合一。
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陽明曾說過:“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,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。知行功夫,本不可離。”在知行合一這方麵,周恩來總理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。
一次,周總理去北戴河,需要查閱世界地圖和一些書籍。 因為圖書館有“圖書不外借,要看請自己來”的規定,周恩來便親自冒雨到圖書館借書。
同誌一見是周總理,心裏很懊悔,周總理卻誇他做得對,說:“無論誰都要遵守製度”。如果那位同誌因為是周總理借書,就違反了圖書館的規定,那麼以後其他人借書,也會更加隨意、不守規則。作為一國的總理,周恩來嚴格遵守著圖書館最簡單的規則,我們是不是也因如此呢?
在每日的校園生活中,從食堂的有序排隊就餐,到晨跑隊伍的安靜整齊;從十字路口的排隊等紅綠燈,到全校核酸檢測時,大家的鎮定配合。這些,都展現了十四學子的規則意識和正氣、大氣、靈氣的優秀風範。但是,還有一些同學缺乏規則意識,比如上課鈴響後,依然我行我素、慢條斯理;晚自修下課前幾分鍾就心不在焉或開始整理書包等等。遵守規則是一種內化於心、外化於行的品質。它是最簡單的自律,是君子如玉的修養,是我們最美十四中人的標誌。無論是考場上要求的誠信作答,還是在公共場合保持安靜的自發行為,值得我們每一個人修行。
在校園的每分每秒,在生活的每時每刻,隻要我們心中有規則,行為就規範、就得體、就美麗。正如北雁以人字南飛,螞蟻合群之力搬家,有規有矩,同進同退,化渺小為強大,展現生命的美感。
同學們,讓我們都來做懂規則、敬規則、守規則的最美十四中人,用美麗的言行,展現新時代十四中人的青春力量。
我的演講到此結束,謝謝大家。
俞曉晶老師點評:
同學們,今天我們來簡單說一說“規則”。何為規則?規則簡單說就是協調社會次序,保護大家共同利益,需要每個人一起遵守的規章製度。法律是最高規格的規則,是有強製力保證實施的規範體係,讓人不得不遵守。除法律外,還有各種成文的或約定俗成的規則,比如交通法規、道德規範、文明公約、校規、考試規定... ...哪怕是玩遊戲都有遊戲規則。
在學校,規則就是校規校紀,無特殊原因不遲到不早退是規則,不曠課是規則,考試不作弊是規則,不亂扔垃圾是規則,愛護公物是規則,尊師重道是規則... ...也許會有些同學覺得這麼多約束,很不自由。如果誰都不遵守任何規則,我們的校園將會無序雜亂。所以遵守校紀校規,是尊重校園也是尊重你們自己。身為十四中的優秀學子,我相信這是你們都能遵守的,這是你們的立足之基本。
我還想說一個“隱形規則”。先舉個簡單的例子,如果一個老人在你身邊摔倒了,你怎麼辦?沒有哪條規則要求你必須把他扶起來,但是你還是這麼做了,因為你心中有這樣一個規則:要尊老要幫助弱小。這就是我想說的,道德的規則,沒有文字但在每個人心裏的規則。沒有道德的支撐,所有的文字規則都會變得空洞,且讓人容易鑽空子。如果規則說”不許隨地吐痰”,那我就吐到椅子上,可以嗎?我遵守規則不遲到不早退,但是我在課堂睡覺,行嗎?我們心裏的“隱形規則”會告訴我們,不能破壞環境,課堂要認真學習。
理想的社會是文字規則和道德規則並存的,一個人被外在規則和內心道德約束著,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對社會有用的人。再微弱的光,也是刺向黑暗的劍。同學們,我們每個人都把道德規則放心底,外在規則挽手上,遵守規則發出自己的一點點光,照亮自己的,影響他人,社會將有你們變的更美麗!